导读:
石油输出国组织(欧佩克)将于12月4日在维也纳举行今年最后的一次会议。而这次会议会对OPEC一贯作风,即以增产维护市场份额的策略做出改变吗?
去年,欧佩克做出重大策略变革,不再通过减产来平衡油市。反之,采取了以低价(增产)抢占市场份额的策略,这导致了国际油价走进跌势。WTI与布伦特原油在欧佩克会议之后数周都跌破50美元/桶。
但真正使油价进一步下跌真正的元凶仅仅就是欧佩克的增产策略吗?
自2014年以来欧佩克的产量仅仅是轻微增加,而且增加部分大多来自伊拉克。而无论欧佩克的政策是什么,无视欧佩克产量配额限制的伊拉克都在尽全力地提高产量。
但值得注意的是,美国也在本轮油价下跌过程中全力提高石油产量。
过去几十年掀起了轰轰烈烈的页岩油革命的美国页岩油产业,凭借新技术使页岩油生产效率提高,令美国从全球最大原油进口国转变为净出口国。美国的消费热潮使得石油需求激增,这又刺激页岩油产量自2011年以来增加400万桶/天,从560万桶/天几乎翻倍至960万桶/天,并于今年达到产量顶峰,笔者认为这才是这轮油价暴跌的主因。与此同时,欧佩克在这段时间的产量并没有显著变化。
然而,页岩技术这台拉动全美原油产量飙升的“引擎”如今正失去动力。而这会不会是挽救油市低迷的“救命稻草”呢?
据美国能源信息署(EIA)最新公布的开采生产率报告显示,在美国三大主要页岩油产区(即Bakken、Eagle Ford和Permian)新油井平均每台钻井机带来的新增产量增长曲线趋向平缓,如下图显示(举例Bakken),过去三年稳步增长的趋势消失了,生产商们在进一步增加产量方面已经黔驴技穷。美国页岩油日产量自4月以来已将下降了50万桶。油价将在接下来的一两年因美国减产而逐渐回升。
对于原油厂商来说,如果要在这个时间点增加新产量那么就需要雇佣新员工,增加新钻机和增加开采点。但因低油价,很少会有公司还这么做。事实上,大部分勘探公司所做的恰恰相反,开采平台的数量连续8周下滑,裁员在持续进行。致使现在原油产量在下滑,由高峰时的960万桶/天下滑至目前的910万桶/天。
沙特曾在1980年时尝试通过减产来挽救油价,但这导致了其丧失了不少市场份额。而本次以沙特为首捍卫市场份额的态度非常坚决,沙特也不愿再走这条老路。那么我们只能把目光瞄准高成本的美页岩油厂商。而当持续削减开支后,生产链下游的炼油厂能明显感受到边际效益开始下滑的时候,油价或将迎来转机。
0
推荐